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都要通过答辩。
一、答辩程序
1、答辩内容和时间要求
学生向答辩小组报告自己论文(设计)的简要情况,时间约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提问10-20分钟。报告内容包括:
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
②设计或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③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1、答辩内容和时间要求
学生向答辩小组报告自己论文(设计)的简要情况,时间约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提问10-20分钟。报告内容包括:
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
②设计或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③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对于参加评优的学生教务处规定在答辩前完成、答辩时递交一篇论文,包含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论文(包括文字和图)不要超过4页A4纸,具体的论文格式见附件。
2、教师提问内容要求
答辩小组教师提出问题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需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②毕业论文、设计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③鉴别其独立工作能力。
3、答辩计划
2、教师提问内容要求
答辩小组教师提出问题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需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②毕业论文、设计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③鉴别其独立工作能力。
3、答辩计划
①根据学校要求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经指导教师和评审教师认可后,学生方能参加本次答辩;
②答辩结束后各答辩小组给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以后交各专业毕业论文秘书。
②答辩结束后各答辩小组给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以后交各专业毕业论文秘书。
二、学生答辩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
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答辩是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推敲、修改、深化的过程,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大有好处。
2、答辩内容准备
①准备关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说明报告。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上,写好供5分钟用的答辩报告。
②准备回答答辩委员会教师提问的资料
• 对这个课题,曾有人做过哪些研究?你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有何新的发展,提出和解决了什么问题。
• 设计方案或论文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你对本课题的研究还有什么想法?你以为尚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再研究、你准备怎样去做。
3、答辩辅助用品准备
主要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如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底稿及其说明的纲要,答辩问题提纲及主要参考资料;做毕业设计的同学可以自带笔记本电脑做演示。
1、思想准备
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答辩是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推敲、修改、深化的过程,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大有好处。
2、答辩内容准备
①准备关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说明报告。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上,写好供5分钟用的答辩报告。
②准备回答答辩委员会教师提问的资料
• 对这个课题,曾有人做过哪些研究?你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有何新的发展,提出和解决了什么问题。
• 设计方案或论文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你对本课题的研究还有什么想法?你以为尚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再研究、你准备怎样去做。
3、答辩辅助用品准备
主要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如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底稿及其说明的纲要,答辩问题提纲及主要参考资料;做毕业设计的同学可以自带笔记本电脑做演示。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答辩时要做到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
2、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3、仪容要整洁,行动要自然,姿势要端正;要有礼貌,答辩开始时要向老师敬礼,答辩结束时要向老师道谢,体现大学生应有的修养。
4、回答问题时,内容上要紧扣题目,言简意赅,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5、对于老师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
1、答辩时要做到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
2、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3、仪容要整洁,行动要自然,姿势要端正;要有礼貌,答辩开始时要向老师敬礼,答辩结束时要向老师道谢,体现大学生应有的修养。
4、回答问题时,内容上要紧扣题目,言简意赅,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5、对于老师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
6、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确实回答不出来时,应该态度坦然,直接向老师说明回答不出来,决不要答非所问。
7、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应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8、答辩结束以后在“答辩记录纸”上简要填写对答辩小组所提问题的回答。
四、答辩小组和教师要求
四、答辩小组和教师要求
1、答辩小组由组长、成员和秘书组成,不少于三人;
2、答辩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院的安排和要求完成答辩和记录等具体工作;
3、组长必须有副教授职称;
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
2009.6
附录:争优学生需要完成的小论文格式
利用空气分级控制煤粉燃烧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三号黑体加粗,居中,空三号字一行)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生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五号宋体加粗、居中、与摘要空五号字一行)
[摘要] 本文通过对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三种类型NOx生成机理的分析,论述了降低氮氧化物生成的一般控制方法,介绍了利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排放的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并通过煤粉燃烧试验,研究了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利用空气分级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最佳方案。同时,说明了空气分级燃烧是降低NOx排放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煤粉燃烧;氮氧化物;空气分级燃烧
( [摘要]、[关键词]---五号宋体加粗,内容为五号宋体,单倍行距,空五号字一行)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controlling the NOx emission in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through air staged technology
(16磅字、Time New Roman 、 粗体、居中、空五号字一行)
Abstract: In the paper, by analysis of three categories NOx of thermal, fuel and prompted NOx production mechanism, the general ways of controlling nitrogen oxide formation are introduced. ……..
Key Word: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nitrogen oxide; air -staged combustion
(Abstract、Key Word 为10磅字、Time New Roman、粗体,内容为10磅字,Time New Roman,空五号字一行)
前言(五号宋体加粗)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降低,2005年降至64%,但煤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燃煤所释放的SO2、CO2、NOx和粉尘量分别占到总排放量的87%、71%、67%和60%,其中NOx占上述污染物的67%,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2003年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提高了对NOx排放浓度的要求。目前,我国对于1000t/h以上的锅炉NOx排放标准为固态排渣煤粉炉650mg/Nm3 、液态排渣煤粉炉为1000 mg/Nm3。调查结果(按O2为6%计算)表明:固态排渣煤粉炉NOx的平均排放量为600-1200 mg/Nm3,而德国标准为200 mg/Nm3,日本为410 mg/Nm3。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我国的标准将不断地提高,对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也将更加严格。燃煤产生的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能源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研究煤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以及其控制方法,开展实验研究,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空五号字一行)
一、NOx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
(五号宋体加粗、单独占行、)
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及少量的一氧化二氮,其中前两者合称为NOx。生成的NOx主要有三种类型:热力型NOx、燃料型NOx和快速型NOx。
(正文用五号宋体、单倍行距、正常字间距)
……..
三、结论(或结束语)
参考文献 (五号宋体加粗)
[1] 毛健雄,毛健全,赵树民.煤的清洁燃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吴碧君,刘晓勤.燃烧过程NOx的控制技术与原理[J].电力环境保护,2004,20(2):29-33
[3] 董利,李瑞杨.炉内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J].电站系统工程,2003,19(6):47-49
[4] 魏恩宗,骆仲泱,岑可法,闫志勇,张惠娟.燃煤锅炉低NOx燃烧技术及其试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 2001,17(6):361-364
[5] JAMAL B M,JOST WENDT O L. Air staging and reburning mechanism for NOx abatement in a laboratory coal flame boiler [J]. FUEL. 1994,73(7):1020-1025
(中文五号宋体、英文 Time New Roman 10磅)